灌溉排水学报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作物水肥高效利用

  • 潮河山区人工林树干液流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响应

    王祥;韩淑颖;翟家齐;张金萍;王庆明;

    【目的】探究潮河山区人工林树干液流与气象因子间的响应关系。【方法】通过热扩散探针法(TDP)对河北省丰宁县达袋沟控制站内生长季(5—10月)人工林(落叶松、油松和沙棘)树干液流速率进行了监测,并同步监测气象因子,研究人工林液流速率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1)典型晴天落叶松、油松和沙棘各月份树干液流呈“昼高夜低”的单峰型曲线。各树种雨天树干液流较同期晴天明显降低,沙棘液流速率较其他树种更快且更易受降水影响。(2)小时尺度上落叶松、油松、沙棘液流速率与大气温度(T_a)、饱和水汽压差(VPD)、太阳净辐射(R_n)和风速(W)正相关,而与降水量(P)和空气相对湿度(R_h)负相关。R_n是影响树干液流的最重要因素,VPD、T_a、R_h对其影响次之。(3)日尺度上落叶松、油松、沙棘液流速率日均值分别为2.78、1.44、5.27mL/(cm~2·h),其中R_n、VPD、T_a为主要影响因子。(4)整个生长季落叶松、油松、沙棘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间的时滞现象显著。落叶松液流速率变化提前于VPD约20 min,滞后于R_n约60 min;油松液流速率变化提前于VPD约40min,滞后于R_n约50 min;沙棘液流速率变化提前于VPD约20 min,滞后于R_n约50 min。【结论】不同时间尺度下影响潮河山区人工林液流的主要气象因子为R_n和VPD,液流与气象因子间存在明显的时滞现象,表现为液流速率变化提前于VPD,滞后于R_n。

    2024年03期 v.43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生育期连续水分亏缺对秋冬茬辣椒生长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韩金朝;冯俊杰;翟国亮;徐洪刚;王明;宋蕾;郝萍萍;

    【目的】探究各生育期水分亏缺对黄河中下游地区辣椒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在日光温室设置辣椒开花坐果期、结果期灌水量二因素裂区滴灌试验,以辣椒的开花坐果期为主区K、结果期为副区J,各设置3种不同水分胁迫处理,分别为重度水分亏缺K1、J1(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率的55%~65%)、轻度水分亏缺灌溉K2、J2(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率的65%~75%)、充分灌溉K3、J3(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率的75%~85%),研究水分亏缺对辣椒不同生育期的株高、茎粗、产量和品质影响。【结果】(1)水分亏缺处理会降低辣椒株高、茎粗,但开花坐果期和结果期轻度水分亏缺灌溉对株高、茎粗的影响均不显著;(2)开花坐果期轻度水分亏缺(K2J3)能增加秋冬茬辣椒产量,促进商品果产量的形成,减少非商品果数量,较充分灌溉处理(K3J3)商品果产量增加了18.9%;(3)K2J3处理可溶性糖量最高,K1J1处理二氢辣椒碱量最高,K2J2处理辣椒碱、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量最高。【结论】秋冬茬辣椒在开花坐果期轻度水分亏缺灌溉(K2)、结果期连续轻度水分亏缺灌溉(J2),既可实现较高产量,又能获得较高品质。

    2024年03期 v.43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水肥调控对西北地区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影响的Meta分析

    苏丹丹;张恒嘉;邓浩亮;周晨莉;陈谢田;

    【目的】评估水肥调控对马铃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肥料偏生产率(PFP)的影响。【方法】采用数据整合(Meta)分析,以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为决策因子,筛选获得目标文献29篇,建立水-肥-产量(440组)、水-肥-WUE(318组)、水-肥-PFP(428组)共计1 186组观测值的数据库。分析水肥调控对西北地区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优选西北地区马铃薯最优水肥调控区间。【结果】对宁夏马铃薯生产而言,适量增加灌水量和施肥量至最佳水肥调控区间可增产14.12 t/hm~2,增加2.96 kg/m~3的WUE和32.83 kg/kg的PFP;对甘肃马铃薯生产而言,降低施肥量至最佳施肥区间可增加27.58 kg/kg的PFP;对内蒙古马铃薯生产而言,降低灌水量并增加施肥量至最佳水肥调控区间,可增产17.92 t/hm~2,同时增加3.33 kg/m~3的WUE和30.91 kg/kg的PFP。【结论】西北四省(自治区)马铃薯最优水肥调控区间分别为:宁夏(灌水量900~2100m~3/hm~2,施肥量345~531.6kg/hm~2)、甘肃(灌水量2 895~3 550m~3/hm~2,施肥量420~630 kg/hm~2)、陕西(灌水量1 650~2 940m~3/hm~2,施肥量415~630 kg/hm~2)、内蒙古(灌水量1 350~2 070 m~3/hm~2,施肥量435~675 kg/hm~2)。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西北地区马铃薯高产高效的水肥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43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7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土层厚度与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节水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卢程悦;曹志富;张万锋;辛海霞;杨树青;

    【目的】探究不同土层厚度与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生长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袁隆平水稻试验基地开展水稻田间试验,试验设置15~20 cm(H1)、20~25 cm(H2)和25~30 cm(H3)3种土层厚度,设置控制灌溉(K)、常规灌溉(CK)2种灌溉方式,共计6个处理,探究不同土层厚度与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K处理下的水稻株高相比CK矮,根长、茎粗、每穴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及产量相比CK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H2和H3土层厚度下的水稻产量相比H1增加30.49%~32.91%和63.74%~76.33%,K处理下的总灌水量相比CK减少55.04%~56.84%,K处理下的灌溉水生产率相比CK增加1.55~1.86倍,H2和H3土层厚度下的水稻灌溉水生产率相比H1增加35.61%~38.62%和73.07%~94.14%。【结论】25~30 cm土层厚度下采用控制灌溉的水稻节水增产效果最优,适宜当地水稻种植,研究结果可为寒地水稻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2024年03期 v.43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不同酸化生物炭用量对滴灌棉田盐碱土水盐运移的影响

    王则玉;马兴旺;李杨;蒲胜海;马红红;刘小利;

    【目的】研究不同酸化生物炭用量对滴灌棉田盐碱土水盐运移的影响,确定改良棉田盐碱土的最佳木醋液酸化生物炭用量。【方法】基于一维土柱模拟试验,分别设置1%、2%、3%、4%和5%五个不同质量木醋液酸化生物炭处理(木醋液与生物炭质量比为2∶1),以空白处理作为对照CK_1,以添加2%未酸化生物炭处理作为对照CK_2,分析不同处理滴灌后湿润峰垂直运移距离、土壤pH值、含盐量、土壤碱化度和脱盐率的分布特征。【结果】添加酸化生物炭处理的土壤湿润峰垂直运移距离和下渗速度均显著高于CK_2和CK_1;添加酸化生物炭处理下的各层土壤pH值均显著低于CK_2和CK_1,且施用量越多pH值降幅越大;随着酸化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各土层土壤碱化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2%酸化生物炭处理下的土壤碱化度降幅最大;添加未酸化生物炭和酸化生物炭处理的0~50 cm各层土壤脱盐率均有所增加,2%酸化生物炭处理下的整体脱盐效果最好。【结论】添加酸化生物炭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优于添加未酸化生物炭,以2%酸化生物炭用量下的效果最优。

    2024年03期 v.43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水土资源与环境

  • 园林废弃物覆盖组分及厚度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

    毛晓宁;史正军;谢惠春;袁峰均;潘松;

    【目的】探索园林废弃物的不同组分、覆盖厚度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对园林废弃物按照草屑、树叶、枝叶混合物、树枝4类不同覆盖材料进行分类,经预处理后按3、6 cm和9 cm的覆盖厚度设置覆盖组分及厚度的二因素园林废弃物覆盖栽培试验。经过21个月的培养后,测定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通气度、持水量、排水能力,对各指标进行单项分析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园林废弃物用于地表覆盖可有效改善土壤水分物理特性,改善效果因覆盖材料类型和覆盖厚度而异。与裸土对照相比,覆盖条件下的土壤体积质量显著降低了5.6%~13.6%,土壤孔隙度显著增加了25.2%~82.9%,土壤最大持水量显著增加了31.9%~108.2%,毛管持水量显著增加了36.7%~114.2%,田间持水率显著增加了64.1%~149.8%,土壤排水能力显著增加了38.2%~67.1%。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6种适宜改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不同园林废弃物组分与覆盖厚度组合模式,分别为9cm树叶、9 cm草屑、9 cm枝叶、6 cm草屑、6 cm树叶及9 cm树枝。【结论】园林废弃物覆盖可有效降低土壤体积质量、改善土壤孔隙度和排水特性,从而提升土壤水源涵养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选择适宜的覆盖材料类型和覆盖厚度。

    2024年03期 v.43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神东矿区干旱空间异质性及其环境驱动机制

    邵天意;李文华;包斯琴;王楠;马雅婷;申丛林;

    【目的】分析神东矿区干旱空间异质性及其环境驱动机制,为该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的精准施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温度干旱植被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ought Index, TVDI)分析神东矿区2002—2018年植被生长季的地表干旱状况,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不同环境因子对干旱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2002—2018年,空间平均TVDI呈持续下降趋势,2018年空间平均TVDI最低,为0.561。年内干旱程度最严重时期集中在5—8月,研究区西南部干旱程度大于东北部。降水、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壤类型的地理探测器q>10%,以上因子与其他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能增强单因子对干旱空间异质性的解释性能。塌陷区年平均TVDI高于非塌陷区。【结论】TVDI可有效表征矿区干旱状况,降水、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壤类型为影响研究区干旱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子。

    2024年03期 v.43 45-5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8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黄河三角洲地区蒸发量时空特征及预测模型

    王峰;任建成;卢晓宁;

    【目的】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蒸发量特征,为该地区水资源利用等提供合理参考。【方法】利用黄河三角洲地区蒸发量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及GIS系统,探究黄河三角洲地区蒸发量时空特征,探明蒸发量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1)黄河三角洲地区春季、夏季和年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秋季和冬季蒸发量呈不显著上升趋势。蒸发量空间分布大致上均由东北向西南递减。(2)黄河三角洲地区蒸发量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春季蒸发量主循环周期为10 a;夏季蒸发量主循环周期为10 a和5 a;秋季蒸发量主循环周期为13、6 a和3 a;冬季蒸发量主循环周期为10~11 a和5~6 a;年蒸发量主循环周期为10 a。(3)黄河三角洲地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年日照时间、年平均风速、年平均云量和年平均气温日较差显著相关,与年平均气温相关性不显著。各季节蒸发量与各季节降水量、日照时间、相对湿度、云量及气温日较差显著相关,与其他因子相关性各有不同。(4)黄河三角洲地区相对湿度对各时段蒸发量影响效果均显著,风速对春季、夏季、冬季蒸发量的影响均显著,气温对春季和夏季蒸发量影响显著,日照时间对年蒸发量的影响效果明显,降水量对春季蒸发量的负向影响效果明显。模拟预测的各时段蒸发量实测值和模拟值都分布在拟合线附近,模型预测效果均较好,各时段蒸发量模拟值合格率与回归方程解释能力吻合度较高。【结论】黄河三角洲地区蒸发受多种气候因子共同影响,存在一定的“蒸发悖论”现象,蒸发量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空间分布大致上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回归预测模型效果较好。

    2024年03期 v.43 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土壤介电常数模型研究综述

    徐兴倩;王海军;屈新;彭光灿;赵熹;

    【目的】调查影响土壤介电常数的主控因子,归纳分析土壤介电常数模型的研究现状。【方法】从土壤介电理论出发,系统梳理土壤介电常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对现有土壤介电常数模型进行分类总结,并对比分析各模型的优势、局限和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结果】国内外不同土壤类型的介电常数主控影响因素各异,且对测试频率的依赖性较大,但能有效反映土壤的水分状态;土壤介电常数模型分为4类:理论模型、半经验理论模型、经验模型和边界模型。【结论】目前针对区域性特殊土类的介电特性及模型构建研究较少;考虑土壤三相组比、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对介电常数的贡献度将有助于提升模型精度,进而拓展基于介电常数测试的土壤理化性质评价分析方面的应用研究。

    2024年03期 v.43 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9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平原河网地区典型旱地面源污染排放系数时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端木家耀;陈诚;陈小华;沈根祥;张敏;郭春霞;王振旗;白玉杰;凌志雄;曹国民;

    【目的】探明平原河网地区典型旱地离田排放系数的变化特征,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上海市崇明岛某典型旱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水文-水质协同监测系统,对旱地面源污染排放系数进行测算,明确排放系数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排放系数的影响因素。【结果】日尺度下,氮、磷的离田排放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2.2~9 843.9、0.08~667.0 g/(hm~2·d);月尺度下,氮、磷离田排放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02~17.2、0.001~1.04kg/(hm~2·m)。在降水产流事件中,氮离田排放系数与降水历时呈极显著正相关,磷离田排放系数与产流事件的总降水量、平均降水强度、最大小时降水强度极显著正相关。施肥后,氮日排放系数迅速增大,磷日排放系数无明显变化。各时间尺度下,氮排放系数与地表径流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磷排放系数与地表径流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氮、磷离田排放系数的日、月际变化幅度较大,氮离田排放系数易受施肥措施影响,磷离田排放系数则更易受降水和地表径流的影响。

    2024年03期 v.43 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河流域中原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遥感动态监测与分析

    陈永贵;戴晓琴;朱玉香;

    【目的】分析1985—2021年黄河流域中原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方法】以1985—2021年陆地卫星Landsat-5TM和Landsat-8OLI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利用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ERSEI)对黄河流域中原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进行遥感动态监测与分析。利用Theil-Se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分析ERSEI变化趋势的方向和显著性。【结果】1985—2021年,黄河流域中原城市群ERSEI的平均值介于0.48~0.62,增速为0.024/10 a。ERSEI在空间上呈四周区域高、中部区域低的分布模式,中原城市群的西部、中部和西南部地区的ERSEI较低,而南部和东北部地区的ERSEI较高。大部分地区的ERSEI表现出增加趋势,其中显著增加趋势的面积比例为11.48%,仅有5.76%的区域表现出显著下降趋势,33.16%区域的ERSEI相对稳定。【结论】研究区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导致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在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区,受城市扩张、热岛效应的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变差,出现了显著退化趋势。

    2024年03期 v.43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4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组合赋权-TOPSIS法的引江济淮工程河南受水区节水水平评价

    王敏;冯跃华;陶洁;马莉;王辉;杨浩晨;李赫;

    【目的】评价引江济淮工程河南受水区现状节水水平。【方法】从综合、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环境5个方面选取11项用水指标建立引江济淮工程河南受水区节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AHP-CRITIC法组合权重的TOPSIS模型,对受水区2020年节水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受水区9个县区中,评价分级为Ⅰ级的有1个(永城市),Ⅱ级5个(梁园区、鹿邑县、睢阳区、柘城县、夏邑县),Ⅲ级3个(郸城县、淮阳区、太康县)。节水水平Ⅱ级(较高)以上的县区占比为66.7%,受水区整体节水水平较高。万元GDP用水量、节水灌溉率、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再生水利用率是制约受水区节水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评价结果与受水区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结论】基于AHP-CRITIC组合赋权的TOPSIS评价方法适用于评价引江济淮工程河南受水区现状节水水平,评价结果与区域实际情况相符,可为水资源优化调配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43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灌溉技术与装备

  • 微咸水-腐植酸肥耦合滴灌条件下钙镁离子质量浓度对灌水器堵塞的影响

    贺新;刘新宇;周龙;赵校;刘鹏;苏艳平;周铸;李薇;

    【目的】探明腐植酸肥施用条件下不同钙镁离子质量浓度对灌水器堵塞物质形成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方法】以微咸水中钙镁离子耦合腐植酸肥滴灌为研究对象,选取4种不同额定流量(1.6、1.1、1.4、1.75 L/h)的非压力补偿内镶贴片式灌水器(FE1—FE4),其中设置3组钙离子质量浓度微咸水处理,离子质量浓度分别为100、150、200 mg/L(G1、G2、G3),3组镁离子质量浓度微咸水处理,离子质量浓度分别为100、150、200 mg/L(M1、M2、M3),以地下微咸水灌溉为对照(CK),研究不同离子质量浓度的灌水器平均流量(Dra)、滴灌系统灌水器的堵塞率分布、灌水器堵塞物质干质量(DW)动态变化规律,并分析了灌水器内部堵塞物质矿物组分。【结果】与CK相比,G1、G2、G3、M1、M2、M3处理的Dra分别降低了21.58%~29.68%、35.02%~39.71%、45.62%~55.68%、14.25%~20.41%、24.89%~45.69%、35.22%~56.75%,堵塞物质干质量分别增加了124.62%~178.49%、174.23%~230.33%、235.59%~270.09%、67.14%~120.28%、136.96%~191.18%、203.54%~213.35%。与G1、G2、G3处理相比,质量浓度相同镁离子处理M1、M2、M3处理的堵塞物质干质量分别降低了16.41%~27.26%、4.77%~13.60%、6.82%~15.34%。【结论】钙镁离子质量浓度的增加均显著加剧了灌水器的堵塞;在相同离子质量浓度条件下,镁离子处理显著减少了灌水器内堵塞物质的总量,因此镁离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灌水器堵塞风险。

    2024年03期 v.43 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灌溉水源与输配水系统

  • 低压浑水管道输沙规律研究及水流挟沙力计算

    杨少林;金瑾;马勇勇;兰文宇;

    【目的】确定输水工程适宜运行的水力条件。【方法】以巴音沟河流域输水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泥沙质量浓度、压力条件下浑水管道输沙规律及水流挟沙力特性。【结果】(1)管道断面垂向泥沙质量浓度分布受压力、体积含沙量及管径等因素的影响;当压力及管径较小时,泥沙淤积厚度为6.3~8.0 mm,压力及管径较大时,在Y=-0.07区域以下淤积较多,淤积厚度达到8.6~9.4 mm;(2)同一管径及流速下,随着体积含沙量的增大,该区域流速梯度增大,最大增幅为14%;(3)随着水流速度增大,水流挟沙力增大,悬移质质量浓度也越大,但是悬浮指标逐渐变小。【结论】在低压浑水管道中,管径越大、泥沙质量浓度越大、压力越小,水流挟沙力越小,泥沙越容易淤积。

    2024年03期 v.43 103-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灌溉排水学报》编辑委员会主任

    <正>康绍忠,著名农业水土工程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82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本科毕业,1985年和1990年在西北农业大学获农学硕士与工学博士学位,先后在香港浸会大学、以色列ARO水土与环境科学研究所、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可持续灌溉农业研究所、CSIRO水土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2010年被英国Lancaster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93年9月晋升为教授,1995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

    2024年03期 v.43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农业机械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评《农业机械学》

    李德江;

    <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业机械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和重视。基于此,农业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由李宝筏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的《农业机械学》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成果,该书使用理论联系案例知识的模式,对农业机械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充分研究和分析,能够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意义。

    2024年03期 v.43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经济背景下构建互联网营销新生态——评《重构营销生态》

    李宗梅;

    <正>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背景下构建互联网营销新生态备受关注和重视。基于此,互联网营销生态化研究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由田卉编著,知识产权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重构营销生态》是数字经济背景下构建互联网营销新生态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使用理论联系案例知识的模式,对数字经济背景下构建互联网营销新生态进行充分研究和分析。

    2024年03期 v.43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生态学视域下的学校教育生态建构——评《教育生态学》

    张晓红;

    <正>随着社会发展,生态学视域下的学校教育生态建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也在持续完善。基于此,生态学视域下的学校教育生态建构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由范国睿著,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的《教育生态学》是生态学视域下的学校教育生态建构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成果,该书使用专业理论联系实际案例的方式,对生态学视域下的学校教育生态建构内容系统进行介绍,能够在基于生态学视域下的学校教育生态建构研究中发挥出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4年03期 v.43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地表水污染物精细化溯源及管理技术研究——评《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预警理论与实践》

    许秋实;关孟欣;田启明;陈江海;

    <正>“十四五”规划强调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行动,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推进精准、科学治污。水污染事件发生后,监管部门经常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才能确定污染源,错失水污染防治的最佳时机。因此,构建快速、精准的污染源头识别技术和体系,对提高监管部门执法效率和水环境污染源头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由嵇晓燕撰写,中国环境出版集团2023年出版的《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预警理论与实践》一书,

    2024年03期 v.43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研究——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

    陈国平;

    <正>随着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关于生态环保的思想观念。在较早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深知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尊重自然规律的必要性。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环保理念,通过发掘和创新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3期 v.43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环境保护视域下计算机创新环保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评《环境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

    马郁;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加强对环境保护与生态改善工作的力度,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时代已经来临,各行各业与计算机专业的融合发展成为主流。在培养创新环保型人才的过程中,需要相关专业的学校、教师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产学研融合,转变人才培养方向,围绕高素质、高能力的环保人才培养,深化学科教学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校企对接模式建设,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为国家、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环保人才。

    2024年03期 v.43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生态农业经济理念在农产品营销教学中的应用与渗透——评《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姜楠;

    <正>生态农业经济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减少碳排放量以及资源消耗量,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理念能够实现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发展双赢的局面,生态环境的保护始终是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当前的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渗透及应用生态农业经济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在市场营销教学过程当中引入农业经济理念,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们对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认识与理解,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03期 v.43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微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分析——评《农业微生物学及实验教程》

    张钊;

    <正>随着生态农场、绿色农业经济、无污染农产品等环保概念的提出,农业领域逐渐提高了对微生物技术的重视与应用。微生物种群决定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自然演化的“执行者”。一方面,微生物通过对有机物的分解、转化,形成各种植物所需的无机元素,可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科学利用微生物种群可以实现农业种植过程中抑制病虫害、增产提质的目的。因此,农业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系统独立、要素完整的应用科学,对于提高农业生态意识、创新农村社会生产模式、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由袁红莉、杨金水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农业微生物学及实验教程》一书是农业微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该书汇集了国内知名农业院校的微生物学专家的研究成果,

    2024年03期 v.43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水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评《水文化教育导论》

    戴芸秋;

    <正>水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文化形态,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精神内核及审美意蕴,对人的道德品质和意志信念培养具有重要的引领价值。高校思政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主课程,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水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讲好水的故事,培养具有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的新时代青年。由蒋涛、秦素粉、胡红梅等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水文化教育导论》一书通过借鉴国内外的论文、论著及视频资料,梳理人类文明发展和水文化变迁的历史脉络,深入介绍水文化中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和符号,强调水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教育价值和可读性较高。

    2024年03期 v.43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河三角洲水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传播——评《黄河三角洲水文化研究》

    张书晨;

    <正>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流域水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悠久。而黄河三角洲,作为黄河入海口,其水文化更是独具特色,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当代社会,黄河三角洲水文化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更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本文将深入探讨黄河三角洲水文化的当代价值以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播方式。《黄河三角洲水文化研究》一书深入挖掘黄河三角洲地区丰富的水文化资源,展现了该地区水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梳理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水文地理特征,包括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水体的分布与形态。

    2024年03期 v.43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